【校長專欄】引入情緒智商教育課程 校長:令孩子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中小學

發布時間: 2021/12/01 17:21

分享:

分享:

情智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課程中學習及自我約束能力。

在我做教育記者的年代,開學是最艱難的日子,不是工作忙的辛苦,而是每天都擔心突發組的同事,拿著學生的照片,找我們辨認是哪一間學校的學生過身,每一次同事都感到相當不安,有時更要致電給校長查問情況,好幾次找到校長朋友,都聽到電話的另一端在偷泣,說「明明昨日還好端端的,今日就不見了。」然後,校長又要擔心其他學生的情緒,班主任、老師的壓力,外間不負責任的閒言閒語,在學校裡校長自己才是承受最沉重的尖錐,就算再痛也不能讓人知道。

家長就更是痛不欲生,前線記者同事有時更訴說,在現場也不忍再多問,怕自己也忍不住眼淚。每年社會各方都會就此想盡辦法防止悲劇發生,可惜年復年都徒勞無功,只是那一年的數字較少已算是幸運。當時身為傳媒,唯一可做的,就是不美化、不渲染,避免其他小朋友模仿。

今年開學也一樣,教育界的意見領袖、校長紛紛講出十萬個原因分析、評論,可能疫情、可能半日制、可能師生關係疏離、可能新一代抗逆力低,各種各樣精闢獨到的言論都有,但我始終相信,只有上帝才知道真正的原因。

即使悲劇難以完全阻止,不如看看學校怎樣防患未然,屯門有間小學於數年前就引入一套「情智高」Kimochis的情緒智商教育課程,運用三層架構系統提升學生的抗疫能力。在第一層的全班學習中運用教材中的情緒感覺公仔,讓孩子認識抽象的性格特質,幫孩子建立情緒用語,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感受,從而培育孩子正面的社交行為和有效管理情緒的方法。

這位校長談及,有一次小息,有兩個孩子看上去好像在吵架,聽到一個小孩大聲地說:「我感到很生氣,我要冷靜一下。」說完,他就走去冷靜角,自己用課堂所教的方法,用大拇指畫「8」字,去分散注意力。

看到這一幕,我感動極了,這孩子能認識並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並運用課堂所學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後來,我問那個孩子發生甚麼事了,他說那個小孩說他畫的畫不好看,他感到很生氣!我對他說:「喔。原來是這樣。那你現在還生氣嗎?」他竟笑着搖起頭來,「我去玩了。」看來,情緒並不可怕,認識它,便認識了當下的自己。孩子比大人學得更快。
 
本校於第二層的架構中開展情緒小達人計劃,輔導員會引導小組同學,以互動的情景模擬深入練習情緒管理技巧,加強部分孩子的技巧運用及提升。第三層則是個別訓練,專為有極度情緒管理需求的孩子而設的一對一技巧學習及訓練輔導計劃。
 
情智教育課程不單能幫助孩子在日常課程中學習及自我約束能力,更重要是幫助孩子們學習關愛別人,建立和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為自己作出負責任的決定,這些都是抗疫的正能量。

這間就是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校長許敏詩,她說:「希望孩子透過學習,能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父母,多聆聽自己,才能聆聽孩子;多明白自己,才能明白孩子;多與自己聯結,才能聯結孩子;多愛自己,才有力量愛孩子。」

許校長以家庭治療大師沙維雅女仕的詩句,送給家長及小朋友「我想要愛你,而不會緊抓著你;欣賞你,而不帶評判;參與你,而沒有任何侵犯;邀請你,而不要求;離開你,而不會有愧疚;指正你,而非責備;並且,幫助你,而不是侮辱。如果,我也能從你那裡獲得相同的對待,那麼,我們就會真誠地相會, 且,豐潤了我們彼此。」

最新影片推介:

香港電台第一台《我們不是怪獸》,「梁永樂-怪獸爸爸and friends」,周日晚十點新聞後播出